舞出我人生——湛江舞蹈发烧友的故事

发布时间:2017-03-17 浏览量:7161

阅读原文【点击】



舞出我人生

——湛江舞蹈发烧友的故事

卓朝兴 张锋锋


包含热情舞起来。
不少舞蹈队员都保持着苗条身材。
排练民族舞。

文/记者卓朝兴

图/记者张锋锋

舞蹈是一种群众喜闻乐见的表演艺术,使用身体来完成各种优雅或高难度的动作,一般有音乐伴奏,以有节奏的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的艺术形式。

而在文化氛围浓郁的湛江,也有众多业余舞蹈爱好者,他们用曼妙的舞姿舞出了精彩的生活。

热爱舞蹈 老伴支持

“‘三月三’全国少数民族文艺汇演,今年3月下旬要在桂林举行。我们湛江知青艺术团里的伙伴们,正在抓紧时间排练节目,到时候准备集体坐火车去参演呢!”今年67岁的郭小莹笑着说道。

她的父母,当年都是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韩江纵队的老战士。为支援湛江建设,他们上个世纪60年代从广州调到湛江工作,郭小莹也随父母来到港城生活。郭小莹从小就喜欢跳舞等活动,无论是在市八小还是湛江一中读书时,都是学校里的文艺、体育活跃分子,担任过文艺委员,参加过合唱队。

郭小莹到海南农场上山下乡,后来又像其他很多知识青年一样,返回城市建设美丽湛江,在市妇联、市人大工作时,多次组织、参与单位的文艺活动。2008年,两位当年曾当过知青的热心企业家倡议,组织一些当年老知青中的文艺人才,成立一个知青艺术团,参加“纪念知识青年上山下乡40周年大型文艺晚会”活动,他们诚邀郭小莹挂帅出任湛江知青艺术团团长。理由是她自幼酷爱文艺,多次参加过文艺团队演出活动富有经验,并且有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

从此,郭小莹和伙伴们走到了一起。这支业余文艺团队也越来越壮大,参加市里各种活动,其中累计巡回义演超过130场,还“南征北战”去过内蒙古、四川、重庆、湖南等地比赛演出,屡获奖项和好评,“老伴虽然不跳舞,但他全力支持。平时客串司机义务接送,陪着我们天南海北到处走,主动做好后勤、照相等工作。所获成绩和荣誉里,也有他的一份功劳!”郭小莹说。

心系舞蹈 不辞劳累

58岁的黄群英,也是一位不折不扣的舞蹈爱好者,“自己从小就喜欢跳民族舞。但后来参加工作后,没有太多时间跳。一直到1999年,才又开始把这个儿时的兴趣爱好‘捡’起来。”黄群英先是到湛江市艺术活动中心成人班报名,利用业余时间自费坚持学了6年舞蹈,后来又在湛江市文化馆名师指导下继续练习。

给黄群英留下深刻印象的,是2015年夏天,她和伙伴们一起在位于海东新区的湛江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参加了广东省第十四届运动会开幕式和闭幕式表演。“当时我们苦练了一个多月。炎炎夏日,大家先是在赤坎的露天广场排练,接着又到霞山的湛江市少林学校合排,后来又到奥体中心现场彩排,有时候从上午10时出发入场,一直要练到次日凌晨4时才能返回休息。”

“这次我们去桂林演出,准备的是原创舞蹈节目《山乡春早》。”61岁的何新萍介绍。她从读书时就在学校里参加文艺宣传,后来成为一名高校老师,业余时间依然对舞蹈一往情深,“中国国家芭蕾艺术团这些年曾几次到广州巡回演出过《红色娘子军》,门票价格不菲要几百元一张,我也从湛江专门跑去广州看。没办法,从小就热爱跳舞,实在忍不住呀。”

与舞伴交流 仿如大家庭

63岁的李桂英从小在部队大院长大,受周围环境影响和熏陶,也从小喜欢跳舞,“20世纪70年代的时候,我还跳过《白毛女》呢,在里面演一位群众。”

退休前,李桂英做过电工、服务员等职业,业余爱好除了跳舞,还自学了化妆,热心为舞伴们服务,“跳舞对于锻炼身体以及培养气质很有好处。我很喜欢和伙伴们在一起,大家有着共同的兴趣爱好,每周都有几天聚在一起练舞、排节目,到了演出前夕更是‘加班加点’地勤奋练习。排练中,发现有什么问题就提出来,一起讨论和改进。大家共甘同苦,互相交流、包容、照顾,就像一个热热闹闹、温馨和谐的大家庭一样。”


  • 1
  • 2
  • 3
  • 4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