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孝廉家风”之三 雷州陈瑸:官吏妄取一钱,即与百千万金无异

发布时间:2018-09-26 浏览量:259467

清康熙御笔《赐闽抚陈瑸》

陈瑸纪念馆

陈瑸(1656—1718年),字文焕,号眉川,清广东海康县(今雷州市)人,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进士,历任古田知县、台湾知县、刑部主事、刑部员外郎、兵部郎中、四川提督学政、台厦兵备道、偏沅(湖南)巡抚、福建巡抚兼摄闽浙总督等。陈瑸因居官清廉、励精图治、淡泊自奉、爱民重士,被康熙皇帝赞誉为“清廉中之卓绝者”,追授为礼部尚书,赐谥“清端”。

陈瑸不仅是清官,而且是清官中之“卓绝”者。康熙皇帝曾说,“居官甚优,操守极清,朕亦见有清官,然如他(陈瑸)者,朕实未见。即从古清臣,亦未必有如伊者”。雍正皇帝认为陈瑸是“一代完人”,并从众多的汉大臣中将其荐入京都贤良祠。同僚认为他“海疆治行第一”和“廉能为最”;百姓尊其为“万家活佛”、“陈青天”。后世评价陈瑸“知谋国而不知营家,知恤民而不知爱身”,并将其与海瑞、丘浚合称为明清时期“岭南三大清官”。

陈瑸的清廉世所罕见。他将“官吏妄取一钱,即与百千万金无异”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和从政准则,躬身践行,自警自励。不以居官自利,不以富贵撄心,“布衣素食,起居止一厅事”,始终过着清寒的生活。为纾解家乡经年饱受潮卤之困,在福建巡抚任上,他上疏朝廷,请求从其节省的公费银中拨支五千两,并节出个人薪俸,一并作为修筑家乡防潮堤坝之用,自此“堤岸自是永固,乡人蒙其利”。陈瑸逝时,只“一绨袍,覆以布衾而已”,没有遗下任何家产,却遗嘱托令后事薄殓俭办,并将其任上应得的万余两白银悉数解送京师,作为巩固国防之用。

陈瑸一生为官公正廉明,除弊兴利,爱民如子,深受朝廷器重和百姓爱戴。他一生堪谓清如秋水,或出外巡视,则自带行粮,拒绝下属一切供应;居衙外出,都是布衣蔬食。他任福建巡抚时,已年过花甲,两鬓苍苍了。上任时,他仅单骑匹马,自带包袱和一个小僮跟随作伴。

陈瑸在外面做官20余载,都是独身在外,没有携带过家眷。儿子想去探望他,竟苦于路途遥远,缺少路费盘缠,难以成行,一次都没能去看望父亲。他在信中对儿子说:“家计淡泊,汝们清苦,且忍耐过日”。作为一个县令,统管一方经济,即使不刮民,手里也会有大量余钱,支配起来也没有具体规定。然而,陈瑸始终以“贪取一钱与百千金无异”为诫,立志“誓不寄银回家!”他给儿子解释道:“做县令,乃为公家守财,为百姓分忧之日,断无自守之而自盗之,不为百姓而为家计之理。汝父誓不寄银回家,为此也!”陈瑸不仅没往家寄银,还嘱咐儿子照顾乡亲,以此培养儿子的品格志向。陈瑸对儿子说:“勉之勉之,扶危济困,吾儿万里之程,此可观其初发轫也。”

康熙五十四年,陈瑸在台湾写信给儿子,谈及读书做官,纯朴家风,跃然纸上。信中说:“君子不患名不成,而患学之不至。学未至而早成名,患云大耳!愿男日以此为念,多读书,勤作文,孜孜汲汲,日求所未至也。无生自足心,无动怨尤念,庶几长进犹可望也。读书与做官,一理也。做官要埋头做去,实心实政,无一事放,自欺欺人,不知不觉,官自会升去。读书亦要埋头读去,无一书不求记得晓得,日积月累,义理充足于中,英华发见于外,不求中而自中了。天下有真实能读书人不发达否?天下有真实好官不超迁否?”

陈瑸不仅严格要求自己及家人,还告诫官吏绝不准敲勒群众、贪染民财。康熙五十三年,他到任偏沅巡抚后,政治清明、关心民瘼,兴利除弊。次年九月,陈瑸严厉惩处了“纵役累民”的湘潭知县王爰溱,罢免其知县职务,包庇王爰溱的长沙知府薛琳声亦被降三级。不久,陈瑸推出了多项除弊便民的举措,包括:(一)“禁加耗以苏民困”,不准有司于正额外加取钱粮,若税外加税,“即计赃依律治罪”。(二)“禁酷刑以重民命”,不准有司滥用“夹棍”重刑。(三)“粜积谷以济民食”。政府仓贮,在青黄不接之时,尽数发粜,至秋收后,买补还仓。(四)“置社仓以从民便”。于各村庄分设社仓,令通省大小官员倡捐分贮,劝谕绅衿及富民量力捐需,选民间殷实有德行老民掌管社仓出纳,社仓仓谷其敛其散,听民自便,县官不得干预。(五)“崇节俭以惜民财”。官吏奢侈无度,必加重百姓负担,因此严禁官吏奢侈,提倡俭朴。(六)“禁馈送以肃官箴”。申禁自府道以下,不许收受州县官馈送,尤其是反对贪污,“官吏妄取一钱,即与百千万金无异”。(七)“隆书院以兴文教”。(八)“饬武备以实营伍”等。陈瑸视事条款得到康熙帝诏令嘉勉,并谕以“躬行实践,勿鹜虚名”。康熙五十六年,陈瑸褒善劝贤,奖励清廉属吏。下级官吏中,凡征收赋税时不穷呼追索,“不用重戥,不加火耗,无挪移亏空,起解钱粮,岁内全完”的均破格奖励。一次即奖励十二员清廉属吏,以励官风。

陈瑸自1700年始任福建省古田县知县后,宦迹天涯计二十载,每到一处,都以廉能著称,屡建功勋,赢得老百姓的爱戴与传颂。陈瑸三度主政台湾,先后将近10年时间,对台湾人民怀着无比深厚的感情。他在台湾坚持“无一念不为民谋,无一事不从民便”的执政理念,实施了“平反冤案,开监放犯;轻徭薄赋,以苏民困;革除官庄,整饬吏治;励民垦荒,发展经济;鼎新学宫,以兴教化”等一系列善政,被誉为“天下清官”。陈瑸逝后,台湾人民为了让子孙后代永远怀念陈瑸的善政功德,主动敬献自己的胡须,为陈瑸造了两尊塑像,一尊留祀于台湾“名宦祠”,一尊船送回海康县“清端公祠”。据刘世罄撰《清端公塑像记》说:“百姓环集数公(陈瑸)须若干茎,其黑白长短皆百姓如式自摄其须交塑匠,共成之。”


陈瑸家训(摘录)

■男儿年经十岁,责令勤力读书为要。盖读书非但可猎取功名,兼可识礼仪知廉耻,养成一端。谨醇厚子弟亦是家门福庆。至三十岁,若于功名无成,则归本力农,又治生之急务矣。

■男子入学后,宜慎取友。语云:“毋友不如己者”;《易》云:“比之匪人,不亦伤乎。”尤宜三复。若明师益友,千里负笈不为过也,百年订交不为久也。

■内外亲戚,无问富贵贫賎,俱宜一体相看。幸而我贵且富矣,则彼为我亲戚,望我必奢,责我必重,要在尽力爱恤,方能于存者、殁者,可告无憾也。


来源:清风竹影网

转自:清风竹影网

  • 1
  • 2
  • 3
  • 4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