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孝廉家风”之四 雷州陈光保:清贫作伴 家规如山(最美基层干部)

发布时间:2018-09-26 浏览量:257700
"古有陈瑸,今有保伯。”
陈瑸,广东海康(今雷州市)人,康熙三十三年(公元1694年)进士,官至福建巡抚、闽浙总督,居官清廉,励精图治。
如今在广东湛江雷州大地上,人称“保伯”的海康县老书记陈光保,其清廉无私有过之无不及。开荒种地也好,裸捐助学也好,陈光保“大爱”之下不容有私,对群众倾囊相助,一掷万金,对自己和家里人却“一毛不拔”。
早在2010年,他就当着全市父老乡亲郑重宣告:“是党给了我一切,我要把一切还给党。我走后决不给子女留下1分钱,全部财产都捐出来奖教助学。”“保伯”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无论是在位的那几十年,还是离开岗位至今的20多 年,陈光保始终严于律己,严格家风,坚守着共产党人的本色。
2010年,陈光保被中组部评为“继续为党、为国家、为社会贡献光和热”先进典型;2011年,被评为“南方致敬公益人物”“广东十大新闻人物”;2012年,被评为“湛江好人”“广东好人”“感动广东十大人物”;2013年,获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2014年获“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南粤楷模”荣誉称号。


严于律己:做官要做好官,不做坏官

多年捐资助学的过程中,陈光保常常是倾尽所有,甚至不给自己留后路。当有人说他傻,当家人好心劝他时,他脱口而出:“我是共产党员,共产党员要钱干什么?”
2009年,陈光保得知雷州市高考上一本线的考生有305人,决定为这些学生捐款100万元。他把农场当年的全部盈余,加上离休费、女儿刚孝敬他的4万元治病钱全拿出来,才70多万元。陈光保执意将自己在湛江市区唯一的一套住房作价26万元卖掉。子女们拗不过他,就瞒着他凑出26万元当作卖房款交给陈光保,全部用于奖励考上大学的贫困学生。
走进保伯农场,简陋、清贫。他居住的房间,分里外两间,加在一起不过六七十个平方米。陈光保每天看报写作的书桌,还是从外面捡回的废旧品,吃饭坐的都是十几块钱一个的高脚塑料凳,唯一的“奢侈品”,是一把治疗瘫痪腰腿的按摩椅。
这样一位85岁的老人,耳聪目明,背诵党章张口就来。为了教育后人学好不学坏,陈光保出了一本雷州歌集——《做官要做好官不要做坏官》。他赠给青年学子的一首自编歌写道:“前辈流血与流汗,换取今日好江山;青年接班要接好,当官掌权要清廉!”

2007年4月,陈光保的爱人张少乔去世。一些人建议将其骨灰安葬在仙过岭。陈光保没同意。至今,妻子的骨灰盒仍放置在他每天栖身的一张1米5的旧木床上。只希望自己有朝一日驾鹤西去后,老两口的骨灰能一同洒进南渡河,流到大海去,不占国家一寸土地。


严格家风:“三不”家规,毫不含糊

“为民要富,为官要穷”,是陪伴陈光保子女长大的一句唠叨。
任海康县县长的时候,陈光保就在家里宣布了三条家规:“不准收礼,不准走‘后门’,不准搞‘夫荣妻(子)贵’”。1983年任海康县县委书记后,他每年春节都要在自家门口贴上一副对联:“送礼可耻,受礼有罪”,横批“端正党风”,前来送礼的人一望却步。
“做陈光保的家属子女,不能占便宜。”陈光保执行起“三不”家规,毫不含糊。
1974年,大女儿陈忠于“上山下乡”到了龙门林场。1979年,同批下乡的14个知青只有她一人还未回城。陈忠于想回城,三番五次哀求,陈光保就是不答应。他悄悄在女儿的挎包里塞进一些粮票、10多块钱,还有中学课本,内夹一段赠言:“孩子,路在你的脚下。”后来,陈忠于发奋苦读,考上大学,离开了林场。
1983年,老三陈主大学放暑假回家,纪家公社党委书记知道他爱吃菠萝蜜,就从公社的树上摘了一只送给他。陈光保得知这个情况,马上叫爱人给纪家公社汇去20元,并在汇款单上附言:“如果不够,以后再补”。
陈光保的弟弟陈平,曾经央求哥哥在城里给他找份工作,遭到拒绝。陈平一肚子委屈,跑到湛江找一位“老上级”。“老上级”出于同情,把他介绍到一个偏僻道班当临时工。陈光保知道后,责成县公路局把陈平辞退了。后来经人介绍,陈平从农村转入农场,陈光保仍觉不妥,又动员他回到农村。最后一次,农垦系统的领导知道陈平家庭生活困难,便把他安排到调丰糖厂当长期临时工。陈光保又再次劝说弟弟回家务农。
三进三出,陈平火了,冲着陈光保说:“你还有半点兄弟情吗?”父亲陈德昌也从乡下赶到县城替陈平说情。在父亲一半训斥一半哀求的目光中,陈光保还是摇摇头,含着眼泪拒绝。
离休后,陈光保承包农场赚了钱,家里人连一分钱的光都没沾着。陈光保常常这样告诫亲属:拿了别人的针,就会拿别人的金。5个子女上大学、找工作全凭自己的真本事,他一点忙也没帮。
2010年宣布了“裸捐”后,陈光保列了最新一条家规:“不给子女留一分钱”,把全部财产都捐出去。“如果有一天我走了,农场将会交给政府,继续履行它的使命。”


激励后人:“保伯”精神代代传

7年前毕业于湛江市实验中学的姚曼,考上华南师范大学后获得了“保伯”2000元的奖学金。这位来自偏僻山村的贫困女孩受到莫大的精神鼓舞,当年暑假就主动入党。大学期间,她还多次参加雷州大学生志愿者联合会组织的义教活动。
如今,姚曼已经是邻县徐闻中学的一名老师。她时常会在课堂上给学生讲起“保伯”,“保伯精神是我们这个时代宝贵的精神财富,要让保伯精神影响一代又一代人。”
受陈光保捐资助学的影响,其子女也积极参与奖教助学。陈光保的小女儿陈席,还充当助学的“救火队长”,在陈光保资金紧张的时候,她都倾力支持。
“爷爷留给家人的最大财富是功德,‘积善之家,必有余庆’,我们一家人工作、生活都很顺利,很幸福。”“保伯”的孙子陈迪说,小时候不理解爷爷的行为,如今成了大学老师,时常带着学生到贫困地区支教。
“保伯”用雷州人耳熟能详的歌曲激励教育后人,后人也用歌曲歌颂“保伯”。雷州市新闻中心编辑丁智明创作的《歌唱好人陈光保》,道出了雷州人民的普遍心声——

歌唱好人陈光保,勤政为民把心操,南渡河堤数百里,丰收不忘他功劳。歌唱好人陈光保,当官清廉品德高,不见今日他剩乜(什么),只见白毛盖满头……歌唱好人陈光保,“保伯”人们叫更闹,未来雷州沧桑史,“保伯”精神心中留。


来源:人民网 人民日报

转自:清风竹影网

  • 1
  • 2
  • 3
  • 4
  • 5